添彩“中國芯”“中國屏”“中國網” 提升未來20年湖北競爭力 “芯屏端網”戰略產業集群格局夢想成真
讓手機等電子產品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最新消息稱,完全自主的32層三維NAND閃存芯片本月將在光谷國家存儲器基地量產,這是我國主流芯片中研發制造水平最接近世界一流的高端存儲芯片,實現了中國主流存儲芯片“零”的突破。
更令人欣喜的是,64層三維閃存芯片正在緊鑼密鼓研發中,預計2019年量產時,再一次拉升“中國芯”的國際地位。
芯片(集成電路),被稱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信息產業的“糧食”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基石。從手機到汽車,從高鐵到數控機床,從物聯網云計算到導彈衛星,都離不開一塊塊比指甲蓋還小,但集成著上億電路及元件的芯片。
這顆漢產“中國芯”,是我國“芯屏端網”產業最新的一顆耀眼明珠。在湖北,一個“芯片—新型顯示屏—智能終端—互聯網”的集群格局基本形成,萬億產業正在崛起,中國“缺芯少屏”的尷尬,也正在得到改變。
作為信息時代的重要支撐,顯示、變換信息的新型顯示屏產業,正在唱響湖北好聲音。今年6月,專注于柔性顯示的天馬G6一期在武漢量產。至此,我省已聚集5條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生產線,華星光電、京東方等一批國內領先的新型顯示企業先后落戶,湖北成為目前全國重要顯示面板研發、生產基地。
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依托芯片和顯示產業長期積淀,華為、聯想、小米、富士康等一批知名智能終端研發、生產企業相繼來鄂。
互聯網方面,科大訊飛、曠視科技等30家互聯網領軍企業在武漢紛紛設立“第二總部”。長飛、烽火等行業領軍企業主導制定國際標準25項、國家標準300多項,5G通信產業基地呼之欲出。
“芯屏端網”產業集群格局的成形,使得湖北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中獲取了較大的區域甚至全球競爭優勢。光谷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榮凱評價這一格局夢想成真使得湖北在未來10年、20年內形成了核心競爭力。
芯屏端網:
攸關湖北未來20年競爭力
8公里長的一條路,分布著國家存儲器基地、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4000億元的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如此高強度投資國內罕見。
12月1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光谷左嶺大道沿線看到,幾大企業最新生產線都在如火如荼建設之中。這是我省一條新崛起的“黃金大道”,是湖北“芯屏端網”產業的集聚地。從無到有,湖北是如何摘取“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
核心技術,不能被人卡脖子
萬物互聯時代,芯片是所有智能設備的中樞大腦,顯示屏則是最重要的人機交互工具。它們屬于“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尷尬的是,中國一直處于“缺芯少屏”的困境。2017年中國芯片進口額為2601億美元,接近原油進口額的兩倍,是中國進口額最大的商品。
與芯片一樣,中國高端的小尺寸顯示面板生產技術一度欠缺,手機顯示屏主要依賴進口。
核心技術,不能被人卡脖子。圓夢中國芯、中國屏,做強智能終端產品、互聯網產業,是湖北多年來推進供給側改革、發展高端新興產業的重要戰略構想。
10多年前,湖北開始謀劃芯片、顯示屏產業。
2000年6月,國務院印發《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湖北緊跟國家戰略發展步伐,確定以武漢為中心發展集成電路。在政策推動下,2006年湖北省、武漢市和東湖高新區共同投資成立武漢新芯公司。
武漢的顯示屏產業,也同樣經歷了“十年磨一劍”過程。2008年,深天馬在我省投資45億元建設4.5代薄膜晶體管的液晶顯示產線,這也是湖北第一條LCD薄膜晶體管的液晶顯示產線。
10年前的種子,長成大樹
十年如一日,奮力填空白。
當年播下的種子,今天成長為大樹。2016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存儲器基地落戶武漢。2016年12月,國家存儲器基地這艘航母,在光谷正式起航,填補了此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一塊空白。
相關人士透露,當時國內有多個城市展開競逐,最終武漢憑借10年前的布局脫穎而出。
而今在國內,湖北已經站在了產業的高處,形成“芯屏端網”的高端產業集群。芯片方面,以國家存儲器基地為載體,長江存儲為龍頭,還擁有光迅科技、臺基股份等一批有實力的特色企業,湖北正在國內存儲芯片領域成為領跑者。
顯示屏產業方面,華星光電、深天馬、京東方齊聚,使得武漢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智能終端方面,湖北擁有富士康、聯想、華為、小米等知名企業研發、生產基地;互聯網方面,斗魚TV、科大訊飛等多家知名企業總部或“第二總部”落戶湖北。“芯屏端網方面,湖北已形成集聚效應,在全國處于第一梯隊。”長期跟蹤光電子產業發展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代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軍偉說。
戰略產業集群,提升長久實力
“芯片、顯示面板是今天的國之重器,就如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鋼鐵工業一樣。”光谷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榮凱說。
從謀劃芯片產業第一天起,湖北就把芯片產業作為事關全局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產業之一。
有著人才優勢、產業積淀的湖北,發展“芯屏端網”更強調產業的生態打造。11月底,深天馬董事長陳宏良出席重點上市公司走進湖北項目推進洽談會時介紹說,湖北省強化產業鏈的配套和延伸,戰略規劃非常明確清晰。
隨著國家存儲器基地的騰飛,在政策扶持、資本推動下,我省形成涵蓋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等相對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成為國內不可忽視的芯片產業聚集區。顯示屏產業的發展,引起玻璃基板巨頭美國康寧公司的注意,康寧決定在武漢投資110億元建設玻璃基板生產線。“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的發展,將成為關系湖北轉型升級、長久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礎和關鍵產業。趙榮凱表示,核心產業、核心企業的地位確立,將使得湖北在未來10年、20年內形成核心競爭力。
圖文:有這塊“屏”,手機更貼心
兩塊外觀一致的手機屏幕,盯著其中一塊看10多分鐘,會感覺眼睛干、視覺疲勞,但盯著另一塊看更久時間,卻不會出現不適。
奧妙何在?
華星光電工作人員介紹,秘密在于,顯示屏中暗藏公司自主研發了多項護眼技術——圓偏光技術和好藍光技術。
顯示屏對眼睛有傷害的主要原因是,眼球里有很多感光細胞,分別負責接收不同方向的光線,而顯示器上有一個偏光片,會把光變成同一個方向,光線長時間從同一個方向進入人眼,就會造成細胞有的“忙得要命”,有的“無所事事”,圓偏光技術使屏幕發出的光線在各個方向上呈圓形分布,模擬自然光,能有效減輕視覺疲勞。好藍光技術,則是利用軟件把藍光減掉一半,有效減少低頻藍光對人眼的傷害。
除了護眼屏,華星光電還在省電屏上下足功夫——在傳統液晶面板紅綠藍像素中加入白色子像素,以提升面板穿透率,從而降低顯示屏背光功耗,相比傳統屏幕,電池續航能力能提高一半以上。
相較于“貼心”創新,華星大手筆進軍折疊屏,做更高附加值的新產品。今年7月,華星光電第六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項目(即t4項目)首臺曝光機搬入廠房,總投資350億元的t4項目主攻方向為折疊屏。“同樣一部手機,人們拿在手上希望屏幕越大越好,放進口袋時希望越小越好。折疊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痛點。”華星光電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