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年末利潤增速放緩,但2018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仍保持兩位數增長,且杠桿率持續下降、企業成本持續降低,顯示供給側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0.3%,增速比去年1至11月份減緩1.5個百分點,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去年12月份當月利潤同比下降1.9%。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在解讀數據時稱,從近五年看,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3%,2015年下降2.3%,2016年增長8.5%,2017年增長21%。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在上年實現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從行業來看,去年多數行業利潤仍在上漲。新增利潤最多的行業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比上年增長4.4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4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7.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5.9%;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20.8%。5個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77.1%。

      同期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還表明去杠桿、降成本取得積極成效,供給側改革成效進一步凸顯。

      從杠桿率來看,2018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5%,比上年降低0.5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8.7%,比上年降低1.6個百分點。

      從企業成本來看,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合計為92.58元,比上年降低0.18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3.88元,降低0.2元。

      “去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入推進,工業領域重點改革任務取得明顯成效。”何平強調。

隨著負債率下降及成本持續降低,企業經營效益持續好轉。來自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9%,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表示,今年減稅降費力度強于2018年,對企業經營績效構成部分支撐。預計今年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仍會保持正增長。

      去年四季度以來,各部委及地方密集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涉及降低企業成本、緩解融資難題等諸多方面。

      最新數據也顯示,扶持民企的政策已經有所顯現。從全年數據來看,2018年私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均保持不錯的增長勢頭。其中,利潤總額增速達到11.9%,較1至11月份的10%有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