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集成電路、顯示面板、智能終端、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的“芯屏端網”企業,在專利申請方面集體“發力”,在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前10名企業榜單中占了一半。25日,武漢市發布《2018年武漢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報告。

   報告顯示,2018年,武漢市專利申請總量達60511件,占全省的46.61%,同比增長21.69%;武漢市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34件,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24件)。

   近幾年來,武漢市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大幅增長,2018年占比達到了55.58%。報告顯示,武漢企業中,2018年發明專利申請超過百件的企業共有18家,同比增加3家。其中,前3名被“芯屏端網”企業包攬,分別是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促進處負責人介紹,值得一提的是,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1039件發明專利申請,位居全市企業首位,是全市首家過千件的企業。

   此外,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年專利申請量357件,排在第5名;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排在第8名。“天馬”“武漢新芯”“精測電子”等“芯屏端網”企業的專利申請量也位居前列。

   報告顯示,前10名企業專利申請總量為4151件,上述5家企業就有2988件,占了前10名企業專利申請總量的七成,明顯超過其他類型企業。

   據了解,“斗魚”是全國最大的視頻直播內容平臺,形成了直播安全、人工智能AI應用、體驗升級等專利生態圈,專利申請總量近3000件。“華星光電”打破國際封鎖,讓高端中小尺寸顯示屏實現自主研發生產,目前產品全線覆蓋大尺寸電視面板和中小尺寸移動終端面板,被譽為“面板大王”。

   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促進處責任人介紹,過去“芯屏端網”企業在專利申請上并不搶眼。2015年,“芯屏端網”企業才開始表現突出。一方面是因為“芯屏端網”企業技術創新成果突出,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國際交往頻繁,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旺盛。更重要的是,光電子信息產業形成萬億元產業集群在支撐,專利集中區域與武漢市產業布局相吻合。武漢市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這一領域的專利申請已走在前列。從增速上看,高新技術產業專利申請增速明顯高于傳統產業。

   這位負責人介紹,盡管“芯屏端網”企業專利申請量快速上升,但目前能夠提出專利申請的高新技術企業大約只占總量的1/3,還有2/3的高新技術企業不能提出專利申請。“核心技術不能用知識產權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的企業往往是‘短命’的”。

   專家預測,下一步,根據武漢市新興產業的布局,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將會是專利申請最大的突破口。

   2018年武漢發明專利申請量前十名企業

   1.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2.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3.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4.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5.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7.武漢鋼鐵有限公司

   8.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9.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

  10.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全球第二汽配商落地光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