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武漢市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工作行動方案(2025—2027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3月18日


武漢市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和外出務工人員

返鄉創業工作行動方案(2025—2027年)

為落實好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大規模推進楚商回鄉和返鄉創業的工作安排,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深入開展“楚材聚漢、共建支點”工作要求,加快完善創新帶動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雙創雙帶”機制,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深入實施“學子聚漢”工程

(一)充分挖掘崗位,暢通多元就業渠道

1.實施崗位開發計劃。挖潛擴容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大健康等重點產業就業崗位,每年籌集就業崗位50萬個,其中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崗位占比不低于30%,征集就業見習崗位1萬個,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廣闊空間。(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政府國資委、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長江新區、風景區管委會,下同〉,武漢人才集團)

2.開展“就在武漢”招聘活動。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加強校地企就業資源互通共享,圍繞在漢高校重點學科特點和畢業生就業需求,“一校一策”制定招聘方案,每年舉辦“就在武漢、創贏未來”系列校園招聘活動100場,其他線上線下招聘活動500場。(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各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3.舉辦市外引才活動。組建重點企業“攬才團”,每年赴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開展招才引才專場招聘活動,通過企業推介、政策宣講等方式,搭建高質量充分就業雙選平臺,吸引優秀大學生來漢就業創業。(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各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4.開展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落實落細“1131”服務,加大職業指導力度,精準推送就業崗位,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優先推薦參加就業見習,確保每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達到90%以上。(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健全支持體系,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1.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加快建成大學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留漢落戶、創辦企業、創業融資、成果轉化、社會保障等各類服務。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轉化中心,引入人力資源、金融、稅務、創投等專業服務機構,構建全鏈條、全方位服務生態,加速培育優質大學生創業企業。指導創業孵化基地加強自身建設和運營管理,打造低成本創業空間,完善培育、孵化、加速服務鏈條,為入駐企業提供創業指導、投資融資、企業管理、市場拓展等綜合服務。開展創業孵化基地評估認定工作,新增市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30家。(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各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2.開展“創業培訓進校園”活動。強化創業意識培育,依托武漢大學生創業學院,定期開展政策宣傳、結對輔導、研討交流、創新實踐、項目轉化等大學生創業活動,每年開展大學生等青年創業培訓10萬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團市委,各區人民政府)

3.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開展大學生創業項目扶持工作,舉辦武漢“英雄杯”大學生、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完善賽道設置、辦賽流程,每年遴選300個左右優秀項目予以扶持,配套開展創業講堂、創業實訓、融資對接等服務活動,健全跟蹤服務長效機制,推動大學生創業項目在漢落地轉化、發展壯大。(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團市委,各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三)完善服務保障,營造良好就業環境

1.落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若干措施。落實財政補貼、社保降費、稅收優惠等各項舉措,按規定對吸納大學生就業多的企業給予一定支持。定期發布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清單,開展集中宣傳活動,拓寬信息發布渠道,優化審核辦理流程,推動政策紅利直達快享。(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各區人民政府)

2.大力建設青年社區。根據產業布局、大學生等青年居住需求,打造一批量身定制、宜居宜業、智慧安全的青年社區,籌集房源不少于2萬套,對符合條件的來漢就業創業大學生落實租金優惠、房租減免等政策,讓青年學子留得下、住得好。(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人社局,團市委,各區人民政府)

3.組織“高校學子武漢行”系列活動。邀請高校優秀學生代表來漢開展社會實踐,參觀走訪光電子信息、大健康等新興產業園區和龍頭企業,舉辦“學子聚漢”政策解讀會,安排長江燈光秀、知音號夜游等特色文化體驗活動,全景展現武漢發展機遇和獨特魅力,引導更多青年學子了解武漢、選擇武漢。(責任單位:團市委,市人社局,各區人民政府,武漢文旅集團、武漢人才集團)

4.維護大學生就業合法權益。深入開展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清理整頓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黑中介”、虛假招聘等違法犯罪活動,堅決治理濫用試用期、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等違規行為,定期發布招聘求職陷阱提示和違規典型案例,幫助大學生提升防范意識。(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大力推進“返鄉創業”行動

(一)精準建冊入庫,開展全覆蓋靶向服務

1.建立外出務工人員信息庫。以街道(鄉鎮)、社區(村)為單位,全面摸排武漢農村戶籍在外人員,發揮“一辦三會四老”作用,通過駐外辦事處聯系市區商會、行業協會、校友會,掌握在外老鄉、老板、老同學、老客戶等情況,系統采集外出務工人員所在地區、返鄉意向等信息,建立全市外出務工人員信息庫。(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區人民政府〈含蔡甸區、江夏區、東西湖區、黃陂區、新洲區人民政府,武漢經開區、長江新區管委會,下同〉,武漢人才集團)

2.提供“五個一”返鄉服務。搶抓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為返鄉人員提供送一封家鄉書信、組織一場懇談會、走訪一次返鄉創業園區、提供一張政策清單、發放一份家鄉禮包服務,推動形成返鄉創業熱潮。(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二)優化創業培訓,提升全過程創業能力

1.開展“創業大講堂”活動。邀請優秀創業者進鄉村、進社區開展創業宣講,增強返鄉人員創業意識。開展創業沙龍、創業講座等特色活動,每年為返鄉人員提供創業指導1萬人次,引導返鄉人員正確認識、理性參與、充分準備創業行動。(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2.加強“馬蘭花”創業培訓。聚焦不同階段的創業需求,完善課程體系,開展改善企業、擴大企業等基礎培訓,拓展經營管理、增長戰略等延伸培訓,開發直播電商等特色培訓項目,按照規定落實培訓補貼政策,每年為返鄉人員開展創業培訓5000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人社局,相關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三)完善創業服務,提供全方位發展助力

1.優化公共創業服務。在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開設返鄉創業服務專窗,為返鄉人員提供政策咨詢、創業指導等便利服務。系統梳理產業扶持、企業用地、財稅金融等創業支持政策,編印返鄉創業指南,幫助創業者解決實際難題。(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投資促進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相關區人民政府)

2.提供專業指導服務。對優秀返鄉創業項目,提供“跟蹤陪跑”幫扶,聯動創業指導師、創業投資基金等資源,采取定點聯系、專家會診、協助推廣等方式,幫助返鄉創業企業行穩致遠,加速成長。(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3.強化社會保險支持作用。督促返鄉創業企業按照規定為員工參加社會保險,對符合條件創業主體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畢業年度和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照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相關區人民政府)

4.做好創業失敗幫扶服務。對創業失敗的返鄉人員,按照規定提供就業服務、就業援助和社會救助等保障措施。對有再創業意愿且符合政策規定的,綜合運用創業培訓、創業指導、融資貸款等幫扶政策,幫助他們重樹信心、再創新業。(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相關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四)夯實創業孵化,拓展全周期培育扶持

1.建設返鄉創業園區。整合武漢現代農產品加工園和各區現有農業產業園區、工業園區資源,通過利用廢棄廠房、空閑校舍、集體資產改造等,打造一批特色突出、設施齊全、產業集中的市級返鄉創業園區。(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相關區人民政府)

2.擴大創業融資渠道。優化創業擔保貸款經辦機制,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項目免除反擔保,每年新增創業擔保貸款20億元。擴大“惠農貸”抵質押范圍,開展農業融資應急基金、“武農貸”等金融服務,力爭每年政策性支農金融業務貸款金額不低于2億元。(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委金融辦,相關區人民政府)

3.提供農業產業發展支持。落實武漢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返鄉創業政策,圍繞特色種養殖、現代種業、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金融保險等方面,對返鄉人員創辦領辦的農業經營主體給予產業發展支持。(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相關區人民政府)

4.提供人才引育支持。組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穩就業促創業專項行動,提供用工指導、人才招聘等專業服務。組織高素質農民、鄉村產業振興“頭雁”人才培訓,暢通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渠道,開展返鄉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培育一批農業農村人才和能工巧匠。(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五)組織創業活動,營造全生態創業氛圍

1.開展返鄉創業推介活動。依托武漢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每年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舉辦返鄉創業專題推介和產業對接活動,邀請一批有資金、技術、市場信息的外出能人回漢考察,推進一批返鄉創業項目簽約落地。將武漢都市圈地區外出務工人員納入推介對象,同等享受相關返鄉服務和政策支持,對有意愿返鄉的引導其優先回漢創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相關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2.開展返鄉創業項目培育行動。引導返鄉人員在家政服務、鄉村旅游、生態康養、休閑民宿、戶外運動、直播電商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創業,每年遴選一批優秀返鄉入鄉下鄉創業項目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相關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3.選樹返鄉創業先進典型。深入發掘返鄉創業的典型事例和經驗做法,選樹武漢返鄉創業之星,舉辦返鄉創業典型推介會,推廣成功經驗,講好創業故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激發規模化返鄉創業內生動力。(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4.開展“送崗位進鄉村”活動。動態征集工業園區、重點企業用工需求,每年舉辦“送崗位進鄉村”系列招聘活動。依托就業服務站、零工驛站,結合返鄉人員技能水平、求職需求,主動推送崗位信息,助力返鄉人員在家門口就近就業。(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區人民政府,武漢人才集團)

三、保障措施

由市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武漢人才集團等單位參與,依托湖北省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和湖北省智慧就業服務平臺,加強數據統計分析,定期會商研判、加強督導調度。各區要結合本區實際細化工作方案,全面準確統計大學生創新創業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數據,總結經驗做法,適時報送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