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日本,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其深厚的工匠精神、歷經風雨依舊屹立的百年老店以及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創新。為了深入探尋這些創新背后的秘密,并理解其百年企業的獨特經營智慧與匠人精神,6月17日-6月23日,由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精心策劃的武漢首個高新技術企業赴日游學考察團正式開啟取經之路。
6月17日—19日,在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會長吳劍文,副秘書長劉曉苗、李胡清的帶領下,黃鶴之星特訓營一期學員寰安康華副總經理陳衛紅,四期班長精隧科技總經理唐加功,學員海斯普林總經理黃迅,七期學員樂谷在線總經理鄧定斌,九期學員東海石化總工程師李明凱,十期學員華茂自動化總經理黃朗,以及十一期學員霍立克總經理劉葉晴、諾維特總經理胡曉奇,云思盾科技總經理吳丹,人天包裝副總經理潘美慧雯,武漢新寧總經理朱杰,藍天綠野董事長周勇等20多名學員代表先后走進日本鳩山會館和富士通回收工廠,不僅與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進行了深度交流和互動,還實地參觀了富士通回收工廠見證綠色創新的力量,并聆聽了關于豐田生產管理的專業講座,讓學員們深刻體會到技術創新迭代的重要性,極大地激發了本土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動力。
高新企業家考察團訪鳩山會館
共探產業發展新機遇
鳩山老先生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人們不再需要乘坐船只或飛機長途跋涉,因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信和交通方式。同時,他對新能源產業未來發展充滿期待,他說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才能確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社會進步相協調。鳩山老先生的話語不僅展現了他的睿智和遠見,更寄托了他對年輕一代的深厚期望。他希望游學考察團能夠繼續探索和創新,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領域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綠色創新!
富士通資源回收中心背后的秘密武器
富士通,一家成立于1935年的世界500強企業,以其全方位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而享譽全球。公司現有員工約159000名,業務范圍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隨著全球垃圾處理需求的急劇增長,高效回收與環境保護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富士通資源回收中心正是富士通在這一領域的卓越代表,通過集團化運營,展現出了其在資源回收領域的領先實力。
6月19日上午,在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會長吳劍文的帶領下,游學考察團前往富士通資源回收中心深入參觀,受到富士通資源回收中心社長嶋北博史、營業部部長佐野先生的熱情接待與解答。嶋北博史社長針對武漢高新技術企業所關心的日本工廠職業觀念、薪酬制度以及安全管理等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答。
據介紹,富士通資源回收中心是由18家公司共同組成的集團,專注于垃圾回收物品的處理工作。作為該集團的重要成員,浜松市富士通資源回收中心憑借其強大的實力,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15個工廠,并在26個場所開展垃圾回收工作。這種集團化的運營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回收的效率,也在環保領域展現了顯著的優勢。
在參觀車間的過程中,游學考察團親眼見證了富士通資源回收中心的高效的四線作業流程。在這里,電視機、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廢棄物品經過一系列專業的處理流程,最終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有效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富士通在環保技術方面的創新實力,也展示了其對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踐行。
富士通資源回收中心不僅在資源回收方面表現出色,還在環境保護上做出了積極貢獻。通過引入監控系統,破碎過程變得透明化,讓企業家們對回收工作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此外,車間內充滿氮氣,有效防止了斷熱材料引發的火災,確保了操作的安全性。中心的大規模操作場面和先進的冷液壓化再處理技術,進一步彰顯了其在資源回收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專業能力。
此次參觀活動讓考察團對富士通資源回收中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企業家們紛紛表示,將積極借鑒富士通等日本企業在資源回收領域的成功經驗和技術,為中國的循環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黃鶴之星一期學員寰安康華副總經理陳衛紅表示此次日本行,不僅在鳩山會館與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面對面交流,還通過拜訪濱松市富士通回收工廠深入了解日本的家電回收政策和企業生產責任,讓大家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環保措施以及職業健康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陳衛紅表示,此次考察不僅拓寬了大家的視野,也為各企業家未來的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豐田生產革新與內流優化探秘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面臨著持續的競爭壓力和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在這種背景下,精益管理作為一種高效的管理方法,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
6月19日下午,武漢高新技術企業赴日游學考察團走進精益生產的發源地-豐田,探索成本管理、品質提升的秘訣。
豐田平山經營咨詢事業部高級顧問鈴木滿詳細解讀了豐田的精益生產模式,包括生產管理制度、管理模式與原則等核心理念。其通過自身在豐田工作經歷,詳細分享了豐田公司的發展歷程、豐田HR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豐田的精益生產TPS。
TPS的兩大核心思想是“自働化”和“Just In Time”,鈴木滿說到,不是“自動化”,而是加了單人旁的“自働化”。這個詞的初衷是豐田希望能為設備賦予人類的智慧,讓冷冰冰的機械,在生產中遇到異常就能夠自動停止工作,同時避免產生不良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想法是“流程創造質量”和“不讓人成為機器的看守者”。
此外,豐田還注重與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通過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共同應對市場挑戰。這種合作共贏的模式,不僅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也為整個汽車產業鏈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隨后鈴木滿還為每位企業家頒發了豐田的精益生產模式學的結業證書。